当前位置:首页新闻资讯 › 留置针堵管了,拔针还是强行冲管?

留置针堵管了,拔针还是强行冲管?

发布来源:中岐康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 发布日期: 2022-11-26  访问量:323

原标题:留置针堵管,拔针还是强行冲管?



来源:护联网整理(转载仅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!


昨天刚扎的留置针今天怎么堵? 这几乎是每个护理人员都遇到的问题。这个时候该怎么办?

拔针重新穿刺?

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护理人员的工作量。

用盐水冲管?

如果处理不当,血凝块或不溶性颗粒会进入血液循环,导致小血管堵塞或供血不足,*终导致组织缺氧。

如何处理这种情况?请继续往下看。

原因

1.血栓性阻塞

在输液管腔内形成凝血或血栓可导致血液反流:

① 输液瓶内液体未及时更换;

② 小儿哭闹,病人 变化导致静脉内压力增加,如输液部位压力;

③ 输液瓶悬架过低;

④ 压力或堵塞排气管;

⑤ 输液管扭曲或折;

⑥ 静脉留置针封管方法不当,无定期冲管或留置时间过长。

2.非血栓性阻塞

① 输液药物有结晶(如甘露醇温度过低)、沉淀或浑浊颗粒;

② 药物浓度和粘度过高(如20%脂肪乳);

③ 混合多种药物时,不注意药物配伍禁忌,造成不溶性颗粒;

④ 在静脉输液配置过程中,颗粒污染增加,如多次穿刺橡胶塞导致碎片脱落,进入液体直接成为不溶性颗粒;

⑤ 未经空气消毒净化的静脉输液配置环境。

处理技巧

1.判断堵塞物的类型和性质

根据留置针阻塞的可能原因来判断阻塞物的类型和性质。

例如,当患者输入20%脂肪乳时,会出现阻塞。排除血栓性阻塞后,可视为液体粘度过高引起的非血栓性阻塞。

2.根据堵塞物的类型和性质进行处理

① 堵塞物为不溶性颗粒:立即拔针,去除诱因,重新穿刺。不要用含有0.9%氯化钠注射液的注射器强行冲洗,以免对患者造成长期伤害。

② 堵塞是刚刚形成的血栓形成:可使用10ml空注射器轻轻抽回,尽可能将凝块从管道中抽出。如果病人的病情允许,也可以使用肝素钠(25u/ml)或尿激酶(10万U/ml)的10ml 0.9%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夹管5分钟,然后用空注射器抽回。如果没有回血,应立即拔针。

3.及时与患者沟通,避免 发生

留置针堵塞时,应及时与患者沟通,告知患者留置针堵塞的可能原因,以及护理人员的下一步治疗措施。

这种沟通不仅能得到患者的理解和配合,还能有效避免 的发生。

4.面对容易堵塞的患者,应加强检查

对血液粘稠度高、易堵塞的患者(如休克患者),应加强巡视。

特别是这类患者在输入脂肪乳高粘度药物时,要注意输液,重点交班。

防范措施

1.输液前应熟悉注射药物的性质,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的规定配置,避免溶剂变化引起的药物溶解度和溶解度PH沉淀、浑浊和结晶颗粒发生变化。混合多种药物时,应注意药物配伍的禁忌。

2.使用粉末药物时,必须完全溶解。振荡器可用于促进不溶性粉末药物(如环磷酰胺和注射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粉)的溶解,从而减少不溶性颗粒的产生。

3、配液或输液时,应尽量减少对输液瓶塞的穿刺次数,针头不宜过粗,以减少胶塞颗粒脱落。

4.加强对治疗室、配药室、病房和注射部位的感染监测。在有条件的医院,应在合格的配液中心进行,有效减少颗粒对血管的损害,避免血栓形成。

5.完善封管技术 加强护理人员培训,采用正确的封管方法。由于正压封管方法在操作过程中没有严格执行,静脉留置针堵管的发生率为0.8%,主要是因为封管时没有脉冲封管,导致血液回流凝固,堵管。

6.目前,一些一次性输液器容易失控,护理人员必须经常检查和观察。检查时,不仅要观察输液器小壶内的滴注情况,还要观察患者留置针处的皮肤是否红肿,敷料是否干净干燥,以及患者的主诉。

分享同行经验

以下是临床资深护理人员的相关经验总结:

1.给有留置针的患者输液前可使用5ml空针抽回,确定有回血时再连接输液,不能直接输入再判断是否通畅,以免凝块输入。

2.留置针小开关的关闭位置必须靠近套管针,以延长管的起始部分,避免管内血液回流到套管针,造成血凝块堵塞。

3.避免过度活动 避免过度留置 ,避免肢体过度活动,可适当使用护手板, 四肢末梢血管、局部热敷等,增加血液循环和血管弹性,减少堵管。

http://www.szzjgg.com